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空氣污染
Air Pollution 
開課學期
101-2 
授課對象
理學院  大氣科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 
課號
AtmSci5027 
課程識別碼
229 U50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(14:20~16:20)星期四4(11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38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第一章: 簡介: 空氣污染歷史及重大事件; 空氣污染的影響; 過去大氣組成變化。
第二章: 各種空氣污染物的來源及對人體影響; 污染物濃度表示。
第三章: 酸沉降: 硫化物, 水溶液化學: 平衡, 平衡常數, 亨利定律, 及平衡常數隨溫度之改變; 對環境影響。
第四章: 污染物長程傳送公約(LRTAP), 發展與管制成效。
第五章: 平流層臭氧及大氣中的鹵族化合物: 臭氧產生與消耗; 氟氯碳化物來源、 南極臭氧洞。
第六章: 蒙特婁議定書(Montreal Protocol)發展,演進, 與成效。
 

課程目標
重點在探討污染物的來源與消耗(inventory analysis); 本課程以兩類污染進行討論: 酸沉降與平流層臭氧減少, 如何降低排放的政策, 其形成與驗證分析。 中間穿插閱讀’有問題’論文, 培養研究者應有的懷疑態度。  
課程要求
評分方式: 期中考 35%, 期末考 35%, 報告 20%, 習題 10%。
{註:} 習題在一星期內交, 過期不予計分.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, “European Union Emission Inventory report 1990-2008 under the UNECE Convention on Long- 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”, ISSN 1725-2237, 2010

WMO, “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Ozone Depletion: 2010”, Geneva, 2010
 
參考書目
Singh, H. S. "Composition, Chemistry, and Climate of the Atmosphere", Van Nostrand Reinhold, New York, 1995. (HS)*
McElory, M. B. "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: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y,"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, Princeton, New Jersey 2002. (MM)
John H. Seinfeld: "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Air Pollution " John Wiley & Sons, Inc, 1986.
Jacobson, M. Z.“Atmospheric Pollution: History, science, and regulation”. Cambridge Press. 2002. (MJ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